2022-04-02720
2022年3月23日19:30,心理行业创新分享与俱乐部展望(暨德创俱乐部启动会)通过云端双会议平台顺利召开了。当日有超过四百人次参会。本次启动会由“德瑞姆应用心理学研究生院”主办,“德瑞姆心理学创业俱乐部”承办。本次会议请来了德瑞姆应用心理学研究生院院长冯耘教授,创新营孵化项目-人工智能多模态精神疾病预测项目负责人高攀还有我们的两位俱乐部负责人来为大家先后发言介绍。上一期,我们回顾了会议中冯校长对心理学行业发展未来趋势的一些分析和想法,冯校长多次提到了“心理科技”这一版块,所以这一期,我们就接着为大家分享会议中高攀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创新营项目:人工智能多模态精神疾病预测项目的分享。
以下是项目负责人
高攀的发言稿:
首先非常感谢冯老师,德瑞姆以及研究生院给予我分享这个项目的机会,我们这个项目的名字是叫“人工智能多模态精神疾病预测项目”。
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高攀,也是德瑞姆研究生院的学生,一个IT男,从事IT行业11年,在IT领域一直摸索,感觉找不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在2015年互联网大潮的时候接触到的心理学,接触到了德瑞姆,德瑞姆一直强调心理学的应用,我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这很符合我的理念,也希望心理学能和我过往所从事的IT工作相结合,抱着好奇和自我提升的目的,就报名了德瑞姆的心理学课程。后来看到德瑞姆有应用心理学的研究生学位项目,我就报读了,想提升一下学历,同时也一直很信任德瑞姆的专业度,没想到这就成为我开挂人生的第一个重要决定。
其实我项目的成型,也有很多契机,一是在19年的时候在第七届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通过一个心理学的项目认识到我们德瑞姆的冯老师;二是自己的IT背景、让我对软硬件比较熟悉,之前已经接触过一段时间的人工智能,然后在研究生课程的就读过程中,也学习到了人工智能和心理测评可以结合应用的知识。
所以,当时我记得是2019年下半年,德瑞姆应用心理学研究生院建立创新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是一个可以把想法和资源整合在一起的机会。所以很快就向德瑞姆创新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申请研究生院的支持,在交流过程中,当时就获得了研究生院和冯老师的支持。
后续研究生院就开始帮我搭建团队,找了2个研究生同学和其他伙伴组建了我们的团队。我们团队的研究生同学也是非常给力,所以从那之后,我的时间基本都花费在人工智能的项目里了。
上面是关于项目来源的介绍,后面我主要介绍一下我们项目和产品的内容,也当做我们项目的宣传,欢迎有资源、有能力和有钱的小伙伴一起来做,支持我们。
第一个方面是线上:一般我们在微信,微博,头条上发的文章,看的视频,留下的痕迹,我们国家是有个系统的。这个相关的检测在线上部分,抓取到用户的行为轨迹,可能是视频,可能是音频,可能是一些评论,可能是一些相关的文章,都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模型。这块国内发展得已经非常成熟了。
第二个方面是线下:内容相对就比较多,类似对心理疾病的诊断,对特定场景的治疗,像刚才冯老师所讲的数字疗法的内容,这些我们都有一些了解。那在这里,我们这个项目主要运用到的就是对精神疾病的辅助诊断的产品。
我们目前的仪器,纯软件类的产品,在心理诊断里是比较难做的。像目前国内常用的一些量表,在全科类的门诊设置了心理门诊,然后国内主流的精卫中心,如上海市静安精卫中心等精卫中心都是依赖国内的量表,这些量表测量的时间比较长,题目比较多,主观意愿表现明显。他的选项基本根据自己主观判断,而且量表有个非常不好地方,就是量表本身他的选项给人的模糊性也是很大的。当选A,选B,选C的时候感觉都是差不多,然后拍脑袋决定一个选项。自陈式量表效率低下,信效度比较差的问题很明显。这个问题其实很早就在课本的学习上就发现了,不知道如何处理。说到这里,要感谢德瑞姆研究生的课程,帮我开拓了视野,打开了格局,让我灵光闪现,发现其实可以引入跨领域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可以用科技的手段来解决。目前国内市场比较缺少科技型的技术来实现我们心理学以及精神疾病上的测量,做出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我们都是全球第一例,我们已经进入国家级的医疗创新项目。在解决量表信效度不足的问题之中,我门团队的专业能力也获得了提升。
这个产品第一个主打的领域就是医疗,进入精卫中心,因此它的定位是非常高的。因为它是一个科技型产品,也是国内创新的产品,同时这款产品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目前医院、精卫中心、学校和企业里的心理疾病问题。
第一个好处:测量的及时性,相对于量表它反应测量当下你的心理健康状态,主要有四个健康指标:
1、抑郁指标
2、焦虑指标
3、精神分裂指标
4、强迫指标
这两年收集了将近6000条数据,这个量是非常大的,一般在医疗里一条数据收集就要几百元。除了四个疾病症状以外,还有如睡眠质量,自尊心相关的一些其他的心理指标,包括一些情绪状态。
第二个好处:测量客观性。
他是采集人体的生物行为数据,主要分四个步骤:
1、患者在设备面前阅读一篇中性的文章,什么叫中性的文章呢,就是这篇文章我们预定好的场景是中性的,不包含任何感情引导,快乐的,悲伤的引导都是没有的。就是一篇类似叙述文,不是表达美好的,也不是表达愤怒的。通过采集患者面部1400多个点,依据模型排除无效的数据(排除模型无效数据才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个操作最少100条数据需要达到51%的准确性,难点就是排除那49%,这样你的数据越来越大时,他的准确率会越来越高)。
2、让患者表述一个正向或负向的情感场景,这是随机的从我们16个场景中选取。通过患者表述完的音频或视频分析他正向或负向的情感。
3、让患者看一段中性的视频,这段主要看患者的面部微表情,面部肌肉变化,以及面部点的标记。
4、对于患者步态的分析,就是让患者在屏幕前走30秒-1分钟,通过他的骨骼变化,步态的姿势,走的速度以及步长大小来判断他的疾病的相关特征。
通过客观的人体生物行为,来测量患者的四个病症以及13个其余状态的心理情况。由于要进国家的医疗,他的测量准确度需要达到国家医疗相关的标准要求,国家指导要求明确表示:
1、数据源要能囊括中国的东南西北,我们便在北京,上海,广州找了三家比较大的精卫中心让他们帮我们来收集这些数据。
2、人群要有划分,根据性别,年龄段都要按要求收集。
3、收集数量上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我们目前才做到6000例,准确度已经达到86%~87%,这个数据随着检测到的标本的增大会一直往上提升。这个准确率是如何来的呢?我们首先收集到病例的时候,医院的医生先使用原有方法给患者做量表,测量后,医生会对患者做一个访谈,进行心理面对面地诊断,通过这两个结果结合我们的机器测量的结果,进行三方对比。我们的准确率能达到86%~87%。这个过程与医疗要求的临床过程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的准确率是能达到国家医疗相关的要求的。
4、测量模型进化,就是人工智能比较吸引人的部分。目前为什么人工智能这两年会越来越火,在于我们在心理学测量的手段上用的还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老的测量量表。很少能开发出符合国际或者我们国内有效的心理测量方案或工具。在这块国内相较国外是非常滞后的。我们现在用的情绪量表(SDS,SAS),在国外都是很老的量表,而且都是国外心理学家制定出来的,这在我们国内其实是有有一个人群适应性的问题。其次,是人群不断上升进化的过程。随着我们国内人群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精神层面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生活和工作常态的变化,以前测量的模型和测量的维度,都应该不断进行调整。所以人工智能他的优点就在这里,他可以不断进化和调整。
5、测量高效是我们这套产品整体测量的时间,就是从测量开始到出报告大概8-10分钟,刚刚有同学留言提到,是2维还是3维的,由于国内有对标,虽然我们是一个创新的产品,但是在医疗这个领域里,你创新的产品不能凭空造一些医疗的名词或者心理学上的名词,造出来的东西国家是不认的。所以我们是对照精卫中心对患者做疾病评估时评估出来的指标,按这个指标做出我们的检测指标。对于测量高效,也就是说以前量表测量完需要半个小时,通过我们的仪器从测量到出报告8-10分钟,所以相较于老的测量量表,这台仪器是非常大进步的产品。
我们四个测量的过程中,语音阅读、场景描述、视频观看以及步态,我们总共做了10几个场景,患者需要根据要求,通过场景根据指导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这样我们在做数据模型对比的时候才有非常高的准确率。我们的测量报告是按照医院里的验血单,本身我们出来的报告不是对疾病判断的判据证书,这是一个辅助诊断的报告,这就如同一个验血单,测量出你的各项指标如何,然后需要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前国内的人工智能还不具备完全替代人的条件。所以国内外心理学上,还是需要专业的心理学医生进行解读说明。所以我们的产品定义为人工智能多模态心理疾病辅助的设备。报告里有17个指标:4个病症类的,13个辅助诊断病症类的引起原因,比如说神经质、人格特质、睡眠质量、自尊心、攻击性等等在这个报告里都会有体现。
这个仪器是要申请国家医疗器械三类,目前已经进入医疗器械的创新项目。今年国家共受理1000多例创新的项目,目前通过审批的只有7个,我们是其中一个。方案已提交到药监局,等待审批进行后续医疗注册。现阶段我们只是做精神心理疾病的辅助诊断,刚刚通过冯老师的讲解,我们准备在注册的时候再做一下关于干预治疗方面的数字疗法。目前仅这个产品已经进入融资阶段,有公司对其估值5个亿。后续我们注册做下来的话估值将翻3-5倍。日后我们也将引进美国干预治疗ADHD的数字疗法,并且尝试做出我国本土化的这一类产品。
仪器的基本情况就是这些,从2020年初开始,也就是做完19年第七届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项目以后,当时也是运用的这一套技术,但是当时缺乏样本量,缺少成体系的一体机产品,缺少能够帮我们提供理论、素材、集思广益的专家支持。从创新营组建团队之后,我们做到现在的阶段。仪器去年就已经完成,但是需要准备向国家药监提供更加完备的临床等各种方案,所以也花费了很多时间。后续有哪些同学感兴趣的也是可以聊一下。最后,我要说非常感谢德瑞姆、感谢冯校长,没有德瑞姆研究生读书这个机会,还有遇到冯老师,我估计做不成我的项目,也不能获得这么多支持,感谢德瑞姆创新营。最后,也感谢德创俱乐部给予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这个项目。谢谢大家,我的介绍就到此。
高攀的分享,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心理科技的未来时代,也让我们对人工智能多模态精神疾病预测项目有了更深入准确的了解,我们也期许这个项目可以一步一步走向未来,最终收获成功。
德瑞姆创新营,德创俱乐部也欢迎更多感兴趣有抱负的小伙伴们来加入,你们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成问卷申请加入我们的德创俱乐部,届时会有专人联系并邀请入群。
德瑞姆研究生院:整合世界各大心理学名校,以法国布雷斯特商学院、美国凯泽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及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博士生项目为依托建立起德瑞姆应用心理学研究生院,对标心理学界的中欧商学院,立志打造应用心理学研究生培养的行业标杆,为中国应用心理产业建起一个培养高端心理产业人才的“参照体系”。为此我们努力打造以培养出推动心理产业发展人才的教学体系,如搭建起应用心理学创新营/孵化器、MAP实践中心、各大专业俱乐部等专业学习与交流的重要组织。
—End—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